北京特许加盟展:24h经营,便利店+酒,外卖便利店,花样百出,本土便利店连锁正在区域市场爆发……
在餐饮把“活下来”当成目标时,便利店却在加速拓店。
据2023北京特许加盟展调查,2021年中国便利店门店规模达到25.3万家,与去年相比,增加了6万家,增长率高达31%。在零售消费市场,便利店是少见的依旧保持增长的业态,市场规模、门店数量都无一例外,且便利店开店潮已快速涌入二、三线城市,集体争夺下沉市场空白,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
24h便利店成为刚需
报告里,特别提到了24h便利店。北京加盟展调查数据显示,24h便利店占比最高的5个城市分别为成都、广州、上海、莆田和温州。很明显,西南、华南地区的便利店经济更吃香,这主要是由于消费习惯、经济水平、经营成本等因素造成的。
前几天,#成都为24h便利店占比最高城市#还登上微博热搜,这跟成都夜消费火爆息息相关。
成都夜生活丰富全国有名,有排队到凌晨2点的火锅,24小时营业的面馆,只有晚上才开门的美食,成都大大小小的酒吧数更是达到了2200多家,全国数第一。北京连锁加盟展根据商务部发布的《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》显示,60%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,95后年轻人则是夜间经济的主力人群。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便利店的经营方式,24h便利店逐渐发展成为主流、刚需。
目前,24h便利店比例超过70%的均是南方城市,如成都、广州、上海、莆田、温州、海口、福州以及南宁,虽然南北不均衡,但对国内便利店市场而言,都是深刻变革的一大步,反映了当前顾客在便利店全时段消费的新需求。
闷声发财的区域24h便利店
便利店的生存环境与人均GDP直接挂钩。据业内经验,当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时,便利店会趋于饱和。事实上,除了西北及边疆地区省份,我国绝大部分省的头部城市人均GDP早已超过1万美元,很明显,一、二线城市的便利店市场逐渐在饱和,增量市场自然落在了下沉城市。
再加上疫情催生的社区餐饮水涨船高,盘活了新的利润高地,也为“下乡”的连锁便利店提供了加速在下沉市场拓店的契机。
如罗森正主动走出华东区大本营的“舒适圈”,着力开拓北方的三、四线城市,目前已在河北衡水、唐山等地开店,积极布局京津冀市场。美宜佳董事长张国衡也提到,“2022年美宜佳的发展战略之一,便是从一线到五线,全市场发展。”
“集体下乡”,到更广阔的市场去找机会,成为便利店品牌的拓店默契。头部连锁在下沉,同时,一些本土的24h便利店品牌逐渐强势崛起,在地域市场爆火。
总体而言,便利店发展不均衡,数量上南多北少,因为发展起步早,南方便利店市场更加成熟,尤其是以东莞、长沙、深圳、成都、广州等为代表的华南、西南区域,千店、万店梯队都占据优势。
同时,2023北京加盟展注意到,一些新兴品牌发展势头迅猛。起家深圳的易站,3年时间就开出了2000多家门店,拓店之快让人瞠目结舌。还有河北的365,以1919家门店在《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0》中排名15,逆势成为河北连锁便利店头部。
还有很多区域便利店隐形冠军。如湖南长沙的芙蓉兴盛,不断下沉,遍布湖南县市乡镇,开店反其道行之,不追求标准化,反而“一店一景”,从一个小批发部做到如今拥有5000多家门店的零售规模,是当之无愧的“湖南便利店大王”。
“三步一唐久,五步一金虎”,用来形容山西太原的便利店密集程度,便利店里找城市成为常态,开店密过公交站点,让日系连锁巨头7-11、罗森都无法插足,包揽了太原人的一日三餐。在山西,平均1586个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,超过日本人均水平。
便利店疯狂差异化内卷
尽管罗森、7-11、全家日系三巨头对中国便利店市场教育多年,但就门店数量而言,相比中石化、中石油先天靠加油站布店的优势,真正后来居上的当属美宜佳,2003年从东莞小城走出,进入珠三角,东西南北线各路扩张,如今开店2.8万家,成为仅次于中石化的本土便利店代表,远超日系便利店。
随着美宜佳等本土品牌遍地开花,便利店市场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外来和本土之争,相比与罗森、7-11等日系便利店的博弈,本土便利店更内卷。
“中国式”便利店五花八门,除了传统夫妻店、24h店,近年来,2023北京连锁加盟展发现有不少新型便利店在零售市场活跃。
1、“便利店+”模式不断涌出,尤其是在酒水领域。
当下小酒馆盛行,“便利店+小酒馆”的经营模式应运而生。店里除了日常吃喝用产品,最大的特色就是放置有超大的步入式酒柜,啤酒、洋酒、红酒都有,种类不下几百种,一杯精酿啤酒仅售19.9,远低于夜晚小酒馆店的价格。而且,还可以调酒,在小红书上,搜索“便利店调酒”,就有8900多篇种草笔记,可见这一消费正在被大众接受。更潮流的是,便利店+奶茶,在长春当地,就开了一家奶茶便利店。奶茶有多款,十余种小料可自由选择,而且免费,一杯多肉葡萄冰奶茶只卖7.9元,顾客路过买一杯是常事。
2、赶追国潮密码
当然,还有不少便利店都在大玩国潮风、土坯工业风、夜店风、霓虹灯牌港式风等。如珠江的一家7-11就跟百威啤酒合作,开了家蹦迪夜店风便利店,大红色的荧光管在店铺顶部网格状排开,装修极为酷炫,进店消费者不在少数,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夜生活打卡地。
3、外卖类玩家
有创业者认为,“有时候客户晚上想买东西,但是线下店可能已经关门,线上的电商送货至少1-2天,这种情况下就会非常容易选择点外卖。”甚至,iPhone14系列的发售,都可在便利店。即需即买,“外卖点一切”越发成为消费者的普遍需求。
近两年来,类似的外卖便利店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花。如起家于深圳的哆鲸选,两个月就实现了门店盈利,一年半就拓店20多家;还有北京的美乐购,2020年开出第一家店,现在门店已超20家。
更多的,还有晚间便利店、单身便利店、泡菜便利店等小众模式,零售业态探索中,便利店新模式正在不断涌现。
小结:
一日三餐、日常所需都被包揽,太原的唐久便利甚至能提供如厕服务,怪不得有人说“便利店24h的存在远比男友暖心”,北京特许加盟展览会可以说,便利店生意正当时。